1977年,我國政府在福建平潭海域展開對二戰沉船‘阿波丸號’的打撈工作,這一行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。阿波丸號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使用的萬噸級貨輪,1945年4月被美軍潛艇擊沉。在我國組織的打撈作業中,共發現并歸還了368具日軍遺體,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。
日本政府在接收遺體后,竟以‘技術原因’為由,要求中國賠償15億日元。日方聲稱,打撈過程中造成了船體損壞,特別是船上裝載的大量焊錫條因打撈操作不當而受損。這一索賠要求遭到我國政府的嚴正駁斥。
我國外交部明確指出,打撈行動是基于人道主義原則,旨在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。日方的索賠不僅缺乏事實依據,更忽視了中方在打撈過程中承擔的巨大成本和風險。經過多輪外交磋商,這一不合理索賠最終未被接受。
阿波丸號事件成為二戰歷史遺留問題的縮影,既展現了我國處理歷史問題的負責任態度,也反映出國際關系中復雜的歷史糾葛。歸還遺體的人道之舉與日方的索賠形成鮮明對比,引發人們對歷史責任與道義擔當的深思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790zz.com/product/875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0-16 07:18:36